2010年,自治州全年接待游客575万人次,旅游收入11.7亿元;2011年实现接待游客791.7万人次,旅游收入21.4亿元。2012年是自治州旅游业发展最快的一年,全年接待游客9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8%和41%。其中,那拉提景区接待游客102万人次,收入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和49%。无论是规划、建设、服务水平、接待能力,都呈现出跨越式发展势头。
更为重要的是,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旅游业作为富民产业的作用愈发显现。“自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对口援疆工作积极开展等一系列措施的共同作用下,自治州旅游业快速发展,增势强劲。各族群众参与旅游业的积极性高涨,旅游业搞得红红火火,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5月17日,州旅游局党组书记王清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在昭苏县城,有一家哈萨克族工艺品专卖店,店主吉别克·乌木艾力以前只是一个在家做饭带孩子的家庭主妇。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这个曾上过大学的家庭妇女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新疆的重视和支持,“政策越来越好,来伊犁投资经商、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决定开一家特色商品店。”吉别克告诉记者。2010年,吉别克的雄鹰哈萨克工艺品专卖店开张营业,现在店里的年收入达6万元。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繁荣发展,伊犁各族群众参与旅游业的程度越来越高,州直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2万余人、间接从业人员8万余人。各县市均有500户—800户农牧民从事餐饮、旅游、产品销售、马匹租赁等经营活动,年均收入4万元。
“伊犁河谷的旅游资源禀赋十分独特,山、水、草原、生物资源等各个方面融为一体,有些资源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无法比拟的特殊优势。”201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伊犁考察时,提出把伊犁河谷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精品。自治州党委书记李学军在调研中也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全民兴旅的大旅游观念,牢固树立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的理念。3年时间,伊犁旅游业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以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这一巅峰品牌为奋斗目标,旅游业被定位为伊犁河谷国际品牌的形象产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产业、推动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让游客和居民更加幸福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伊犁拉开了旅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大幕,从理念认识上突破以往“各自为政、小打小闹”的做派,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合作,目标是实现伊犁河谷的无障碍旅游。《伊犁·国际旅游谷总体规划》的完成,使旅游业发展能严格按照规划执行。
作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旅游项目得到进一步突破。伊犁人秉承新疆精神,忠实践行新疆效率,积极争取今年开工建设的旅游项目58个,计划投资总额达782147万元,其中景区(景点)建设项目37个、饭店(宾馆)建设项目21个。这是以往任何一年里都不曾有过的大动作。另外,为实现旅游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目标,今年自治州建设旅游富民工程项目11个,其中特色旅游村镇建设项目6个、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建设项目3个、旅游景区开发与建设项目2个。州直还完成了通往景区公路、景区道路的规划建设和养护、管理、优质服务等方面的配套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