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间,海量用户涌入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已达6.32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人。网民使用在线旅行预订的比例已达到30%,使用手机预订的比例达到14.3%。
在线旅游业的兴起,将产品预定、信息查询、服务评价等环节搬到线上。人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旅游产品的说明,并进行对比。原本复杂的购买过程,动几下手指便能完成。
在中青旅遨游网首席运营官廖伟勇看来,旅游产品与互联网有着先天的契合度,“旅游产品大多没有存储与物流环节,搬到互联网上进行售卖再合适不过”。
最早从线下搬到线上的是票务、酒店产品的订购,之后是旅游线路产品。途牛旅游网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于敦德认为,这是互联网旅游业的两次跨越。
被搬上网的还有数字化的攻略和游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乐于将图片和文档存储在便携设备上,旅行中随时拿出翻阅。
便捷的背后,是信息与产品的极大丰富。
手机旅行软件“在路上”成立三年来,通过UGC(用户生产内容)客户端已上传近亿张旅行中的图片或原创旅游攻略。
在途牛旅游网上,旅游产品总数已达32万种之多,旅游目的地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出发地超过83个城市,这一数据还在增加。
“在路上”联席总裁李鑫透露,过去,一家旅行社在一个地区只需采购几款酒店产品;今天,他们与成百上千家酒店达成关联,以满足出行者的个性化、碎片化需求。
移动互联时代,“烧钱”的战火从电脑端蔓延到移动端。国内在线旅游的移动软件已有上百个,许多企业移动端新产品的计划也提上日程。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预测,今年全年预计旅游接待总人数将达到37.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约3.3万亿元。5年前,这组数据分别是20.76亿人次和1.29万亿元。
庞大的蛋糕就摆在那里,互联网已奉上餐盘和刀叉。
技术催生的多元细分市场,给企业带来了“选点深耕”的可能性。总的来说,目前互联网旅游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打在线旅游分销,通过自身平台向线下服务商推荐用户,向用户推荐产品,如携程、途牛;一类主打信息服务,或以旅游搜索引擎起家、提供旅行信息的深度搜索与比价,或出身UGC(用户生产内容),以大量的攻略、游记和社交平台吸引用户,分别以去哪儿网和蚂蜂窝网站为代表。
随着从业者不断涌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重点领域和新兴产品领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质化现象。
今年年初,同程网与携程网在门票预定领域上演“双程大战”,分别牵手5000家与8000家景区打造门票高额返现,一些景区的返现额竟与票价相同。去哪儿、途牛、途家、驴妈妈等在线旅游企业纷纷加入战局。
资本换市场,既是当下竞争白热化的现状,也是市场广阔前景的证明。外人看来有些不计回报的“烧钱”,在于敦德眼里却是良性的,“大量资金的进入可加速整个行业升级,合理的价格战对消费者也是好事”。
移动互联时代,“烧钱”的战火从电脑端蔓延到移动端。目前,国内在线旅游的移动应用软件已有上百个,许多企业移动端新产品的计划也提上日程。
于敦德认为,与更适合复杂操作的电脑端不同,移动端的浏览更便携、更适合分享和无缝切换。
正因为此,“在路上”大胆放弃了电脑端的售卖业务,仅保留纯净的社区功能,转而打造“在路上”和“淘在路上”双应用,形成“社区—销售”闭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