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疆每天都能听到一首歌曲,头几句是:我到过很多地方,最美的还是新疆….
到新疆的几个地方转了转,对我来说,这首哥的歌词可改为:我到过新疆许多地方,最美的还是吐鲁番….哈,和不上韵.
从乌鲁木齐出发到吐鲁番.要经过壮观的风车阵,和著名的达板城,每天我都能听到优美的新疆民歌,经过达板城的时候,耳边响起:达板城的姑娘辫子长幼,两个眼睛真漂亮,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上你的妹妹,还有你的嫁妆,坐着那马车来….可现在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远处的达板城里有多少大辫子的漂亮姑娘,谁也说不清.高速公路没修通的时候,到乌鲁木齐要经过达板城,可那次我经过达板城时天已经黑了,我睁大眼睛仔细寻找也没发现一个长辫子姑娘,现在来回来去都走高速,怕是没机会一睹达板城大辫子姑娘的风采了.
快到吐鲁番时,远处茫茫戈壁上出现一片水面,那就是艾比湖,据说已经干涸多年,由于生态保护近年又恢复起来.在吐鲁番常年不降雨,是典型的炎热干燥地区,在这里有这样一片湿地实在不容易.
吐鲁番盛产葡萄,不仅是因为它昼夜温差大,炎热干旱,更主要的是因为吐鲁番有完善的水利设施,即坎儿井.所以说到吐鲁番,不管天气多热,只要站在葡萄架下,坎儿井边,就会感到异常凉爽,吃着甜美的葡萄,同民族兄弟纵情欢歌跳舞,是再遐意不过的事了.
吐鲁番不仅有着美味的葡萄,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还有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古迹. 吐鲁番近郊的苏公塔可谓民族建筑的典范,巨大的苏公塔由土坯砖间隔堆砌,优美的线条,仿佛是一座花瓶.因为吐鲁番从不降雨,使这座美妙绝伦的建筑得以保留到现在,现在每次经过北京的中华民族园,按比例修建的苏公塔模型依然显示它独特的建筑魅力.在新疆,数喀什的民族建筑多,可我还是认为,就建筑的审美情趣,苏公塔可作为新疆的标志性建筑.
就是由于不下雨,交河故城得以保留下来,现在进入这座古城,你依然会发现地上残存数不清的古代陶片,在静静的墙下,风声仿佛夹带着远古的声音.在神殿后的水井旁,我还清晰听到大海深处的声音,闷闷的嗡嗡声.这里是海拔-50米.
到吐鲁番一定要住一夜,可以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也许是浓重的民族风情,鲜美的葡萄,厚重的历史,精美的建筑艺术,使我认为,:吐鲁番是新疆最美的地方.吐鲁番的景点分东西两线公交车很不方便那里的天气非常炎热在当地游玩最好租上一台空调好的小车
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六七千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当时人们以狩猎、采集为主。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农业为主,并渐渐在吐鲁番盆地定居下来。据《史记》的记载,生活于吐鲁番盆地一带的土著居民是姑师人,吐鲁番古称姑师。汉代为车师前国,车师前王庭。前凉置高昌郡,设田地县,隶属沙州(敦煌)。北魏柔然立高昌国,唐置西昌州,后改称西州。宋为高昌回鹘、畏兀儿地,置监国监官。元置和州(哈喇和卓)宣慰司,属别失八里行尚书省;元末设万户达鲁花赤,统辖柳城、火洲和吐鲁番。明代柳城、火洲并入吐鲁番。清属都善辟展办事大臣,隶甘肃布政司。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改隶吐鲁番领队大臣。光绪十年(1884年)设同知游击,隶甘肃安西道,光绪十二年(1886年)设吐鲁番直隶厅,改隶迪化府。民国2年(1913年)改置吐鲁番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月25日、26日新疆国民党通电起义,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三县和平解放。1950年,三县废除保(甲)制,建立人民政权,实行区(乡)、村制。1950年,三县共划区12个、乡48个。吐鲁番县辖区5个、乡16个。鄯善县辖区4个、乡16个;托克逊县辖区3个、乡16个。1950年至1957年,三县隶属迪化专署(后改为乌鲁木齐专署)。1958年,改区(乡)制为社(镇)、队制。1958年至1969年,三县属自治区直辖县。1970年至1974年,吐鲁番县、托克逊县隶属乌鲁木齐市。鄯善县隶属哈密地区。1975年7月,吐鲁番地区成立,辖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三县,共有镇3个,公社17个,园艺场2个。吐鲁番县辖镇1个、公社7个、园艺场1个;鄯善县辖镇1个、公社6个、园艺场1个、托克逊县辖镇1个、公社4个。1984年,全地区推行乡(镇)、村制。同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吐鲁番县改置为市。
吐鲁番是东西方文化和宗教错综交织与相互融合的交汇地,是我国丝路遗址最为丰富的地区。遗存的古城、石窟寺、烽燧、 墓葬、岩画等达2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占新疆的近一半,居全国第九位,在新疆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西汉到唐代,即丝绸之路昌盛的一千多年之间的文物,80%以上出自吐鲁番。在吐鲁番遗存下来的文献,就有 2 4 种文字,是整个丝路沿线发现文字最多的地方。德国学者克林凯特惊叹道:“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多民族充分交汇和融合,在整个丝绸之路上,我们找不到哪一个地方,在文化面貌上象吐鲁番这样丰富多彩。”
吐鲁番也是维吾尔文化的两大中心之一。作为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九世纪进入西域后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当地维吾尔族的音乐、舞蹈、服饰、宗教、礼仪、餐饮和生活习俗、建筑风格各个方面,都独具魅力。这里自古就是歌舞之乡,《高昌乐》是唐代的“十部乐”之一,著名的高昌乐舞曾风靡长安城,受其影响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歌舞艺术,吐鲁番纳兹库木、木卡姆、麦西来甫等都是了解维吾尔文化的重要窗口。
特 色 气 候
光热资源丰富,盆地内干燥少雨,年降雨量16毫米左右,年蒸发量3600多毫米,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小时,10℃以上有效积温5300℃以上,无霜期达210天。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独特的气候,使这里盛产葡萄、哈密瓜、长绒棉、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
吐鲁番古称火州 , 是全国最热的地方。每年 6 、 7 、 8 三个月 , 平均气温达 38 ℃以上 , 是全国高温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 绝对最高温曾达 49.6 ℃ 。 据测定 , 吐鲁番戈壁地表温度高达 82.3 ℃以 上 。吐鲁番地区年日照时数达 3000 小时以上 , 阳光热幅射量每平方厘米达 139.5 卡 , 全地区高达 9.8 万亿卡。由于北部天山的屏障作用 , 吐鲁番的无霜期平均每年达到 268.6 天 , 最长的年份达到 324 天 , 是我国长城以北无霜期最长的地方 。
吐鲁番多大风是全国有名的。 多集中在 4~7 月。据统计 ,l986年前 , 年平均刮大风 30 多次。 1986 年 8 级以上大风 11 次 , 最多的一年达 69 次。人们称吐鲁番为 " 陆地风库 "。1993 年 5 月 4 日、 5 月 9 日两场 10 级以上大风 , 造成人畜伤亡 , 部分乡村棉花绝收 , 坎儿井被流沙淤 埋 , 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 , 损失之大实属空前。从天山后峡经白杨河到三个泉 , 长约 30 公里的 地带 , 常年大风日数多在百天以上 , 谓之三十里风 区。这里风速多在 17.2 米 ~20.7 米 / 秒 , 即平常说 的八级大风。百里风区 , 指鄯善县红旗坎到哈密瞭墩之间长 达百公里的地区。明代叫作 " 黑风川",据记载 , 这里曾有过 50 米 / 秒特大风的记录。吐鲁番地区降水量很少 , 鄯善县年平均为 25.5 毫米 , 吐鲁番市为 16.6 毫米 , 托克逊仅为 3.9 毫米 , 有一年曾连续 299 天不下雨 , 创我国连续无降水时间最长的记录。但也有暴雨出现, 1958 年 8 月 , 吐鲁 番县曾一天降雨 36 毫米 , 引起山洪暴发 , 万亩农田 受灾被淹。
|